瑞波战摩根:被迫改变的XRP如何争夺跨境支付这块蛋糕?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编:关注区块链,下载火星财经APP

猛戳→→火星财经App下载

文章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五一假期前一个平淡的周四,瑞波(Ripple)悄悄换了董事会成员。

根据瑞波发布的消息,SBI Holdings 现任总裁 Yoshitaka Kitao 取代 Takashi Okita,进入瑞波董事会,此举是为了配合瑞波「在亚太地区加速业务扩张的计划」。

「瑞波有一半客户位于亚太地区,正迅速扩大我们在该地区的全球业务,希望加深我们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客户群。」瑞波联合创始人 Chirs Larsen 说。

不只是在亚太地区,瑞波正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3 月 13 日,瑞波的开发者生态基金 Xpring 和为游戏行业提供区块链技术平台的 Forte 出资一亿美金成立基金,帮助游戏开发者利用区块链技术,正式进军区块链游戏,以此拓展瑞波的代币「XRP」的使用场景。

瑞波这种跨越舒适区的突破和尝试,和他过去半年的焦虑是分不开的。

瑞波的焦虑是从 2 月 14 日情人节那天开始的。

2019 年 2 月 14 日,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摩根大通宣布发行加密货币 JPM Coin,主要用来实现跨银行和跨境即时支付,供其大客户使用。

「JPM Coin 的推出是 XRP 增长疲软的一个重大原因。」有分析指出,相比于 BTC、BCH 价格的回暖,XRP 的价格一直没有起色。过去半年内,XRP 的价格一直在 0.3 美元徘徊。

而就在半年以前,瑞波 CEO 布拉德·加林豪斯还躺着自己的安乐梦里,他表示:「瑞波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许多银行在 2019 年底使用 XRP 分类账。XRP 分类账是一个开源代码库,每秒可执行超过 1500 个事务,他需要使用 XRP 币。」

如今,JPM Coin 的围攻下,他不得不有所动作。

因此,瑞波不得不激进,不得不做出反击,不得不冲破舒适区、探索自己的边界。

威胁来了

摩根大通发币之后,金融业第一个想到的波及对象是瑞波。

就目前 JPM Coin 的使用机制,它更加接近基于瑞波协议的 XRP,充当结算中间工具。

于是,瑞波和 JPM Coin 有着直接的正面冲撞。

2 月 17 日,福布斯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摩根大通此举意味着在内部寻找基于加密技术或区块链的转移效率改进方法。「JPMCoin 的使用过程与瑞波的 xRapid 服务几乎完全相同。」这构成了对瑞波、XRP 和 xRapid 系统的威胁,

「摩根大通这一举动对于瑞波来说就是『一记耳光』。」福布斯评论称。

要知道,去年瑞波还在舒适区做着安乐梦。去年 10 月,瑞波 CEO 布拉德·加林豪斯接受 CNBC 采访时称:「瑞波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许多银行在 2019 年底使用 XRP 分类账。XRP 分类账是一个开源代码库,每秒可执行超过 1500 个事务,他需要使用 XRP 币。」

这位 CEO 说这句话不久前还表示:「xRapid 分类账将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重要工具,在 2019 年结束前,我相信数十家银行将接受瑞波。」

如今,战火已经点燃,战线是这位首席执行官亲手拉开的。

「摩根大通的项目没有抓住要领 —— 推出了一个封闭的网络。」布拉德·加林豪斯对摩根发币评论称,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西班牙对外银行等银行机构都不会用摩根币。

摩根大通没有回应,但用实际行动 —— 数据做了反击。

今年 4 月,据摩根大通全球清算业务主管 John Hunter 表示,IIN (由摩根大通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信息网络,于 2017年试点推出)开发进展迅速,目前已有 220 多家银行签署了最初的服务协议,允许通过 IIN 共享支付数据。

而瑞波公开数据显示,其努力了 5 年,合作的银行数量才 200 余家。

摩根大通 CEO Jamie Dimon 还表示,JPM Coin 是「由摩根大通的存款支持」的 Token,专注代币的速度和易用性,尽管最终的支付将由用户在银行的资金来完成。

3 月 29 日,据全球最大的求职网站之一 indeed.com 数据显示,在过去 12 个月里,摩根大通列出的区块链相关招聘比其他任何银行都多,同时其也是十大区块链雇主之一,前十名的公司包括德勤、埃森哲等咨询公司以及 IBM 和思科(Cisco)等技术公司。

在摩根大通的连续轰炸中,瑞波被迫转身。

中场战事

瑞波和 JPMCoin 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呢?

市面上充斥着诸多声音。

加密货币评级机构 Weiss Ratings 发推谈及摩根大通扩大区块链银行信息网络的举措,并评论称「这仍不会成功」。

事实上,XRP 和 JPM Coin 有 3 点不同:

1、汇率稳定性,JPM Coin 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XRP 是浮动的;

2、JPM Coin 是美元支付,XRP 是多种货币及交叉货币支付;

3、JPM Coin 面向机构客户,XRP 面向全球客户。

根据 BITMEX RESEARCH 的报告,XRP 的难点在于:

1、缺乏通货膨胀;

2、价格过于波动和投机;

3、普遍使用后,监管机构会关闭系统;

4、最重要的论点: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美元?银行将建立基于传统货币的数字系统。

另一边,根据布拉德·加林豪斯 的说法,在数字资产领域,流动性是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自主开发的内部解决方案,而不是借助瑞波的 Xrapid 支付网络。

根据近日的统计,全球前八大海外银行 84 项区块链业务,其中有 33 项和贸易金融、支付相关,占比 38%。

有趣的是,瑞波、JPM Coin 还有诸多银行就像漫威英雄一样,挑战的都是同一个对手:SWIFT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早在 2016 年,SWIFT 就开展了区块链实验。2017 年,SWIFT 曾联合 34 家金融机构进行区块链实验,其中包括了中国银行等 28 家机构参与测试。2018 年 3 月,SWIFT 发布其 POC 项目报告(POC 即 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块链 POC 项目。该 POC 项目是在国际往来账户上使用区块链。

「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了世界的主人,美元成了美国剥削全世界的工具。为了维护自身霸主地位,美国人甚至建立了名为 SWIFT 的国际收支系统,来提高以美元为重心的国际收支效率,迫使那些不肯屈服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国家受到经济制裁。」研究经济学的作家 J.C. 柯林斯表示。

跨境支付混战

JPM Coin 的出现,或许代表了另一种声音。

此时这次跨境支付的混战,比拼的不仅是进度还有各自「军团」实力。

瑞波的优势或者本钱又在哪里呢?

一方面,瑞波因为 XPR 有着广大的用户基础,「如何投资瑞波?」上过 2018 年 Google 美区搜索排名的第四名,靠着疯狂上涨的币价拥有足够的受众群里,这是瑞波发展的双刃剑。

另一方面,瑞波股东包括 Google Ventures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等一线风投公司,而瑞波在亚洲的布局则由财团 SBI Holdings 加持。

2016 年 5 月,SBI Ripple Asia 成立,这是由 SBI Holdings 和瑞波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其中 SBI Holdings 占股 60%,瑞波占股 40%。其主要业务就是向亚洲的金融机构和汇款转账提供商提供由 DLT (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提供支持的下一代支付平台。

瑞波不仅正在加速抢占亚太市场,还进军区块链游戏,以此拓展 XRP 的使用场景。

3 月 13 日,瑞波的开发者生态基金 Xpring 和为游戏行业提供区块链技术平台的 Forte 出资一亿美金成立基金,帮助游戏开发者利用区块链技术。

摩根大通因为此前积累也发展势猛。

去年 11 月,加入摩根大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信息网络(INN)的银行数量为 100 余家,如今这个数字变成了 220,涵盖了拉丁美洲、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在内的主要市场。

另一边,有人已经开始隐隐退场。

今年 3 月,数字货币支付公司 Circle 被传正寻求以股权和债务的形式筹集约 2.5 亿美元资金,一个说法是 Circle 去年 5 月获得比特大陆领投的 1.1 亿美元融资后,公司估值约为 30 亿美元,随着数字市场下跌,2 月份的估值约为 7.05 亿美元。

无论如何,混战意味着竞争以及有利可图,是促进跨境支付发展变革的推动力。

如果说瑞波的出现,将跨境支付向上提高一个等级,此前在传统国际汇款里清算和结算是分开的,必然带来效率的降低,在区块链系统里,清算和结算是一体的,瑞波网关通过智能合约跟进,不需要不同银行对账,共同遵守一套协议。

那如今战事打起,会不会将跨境支付又提高一个台阶呢?

上月,世界银行(World Bank)发表了一篇博客,讨论更快、更具创新性和升级的汇款系统的必要性,并指出像瑞波、SWIFT、Circle 和 JP Morgan 这样的行业巨头正在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开发创新且高效的跨境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巨头还在不断入场。

去年 6 月 25 日,支付宝在香港上线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使用港版支付宝 AlipayHK 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 Gcash 进行跨境汇款。

区块链+跨境支付的混战,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值得期待。

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