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外婆出租中》:总有一个人,能听懂你的孤独

图片来源 pexels

据英国《都市报》报道,2021年1月一项针对2000名25岁以上成年人的在线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感到孤独,55%的受访者被“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困扰。

在过去7至12个月里,19%的人没有面对面和朋友相聚,13%的人没见过家人。短信和视频聊天成了人们对抗孤独的武器。而那些被网络时代边缘化的人群,又要如何排遣孤独呢?

《外婆出租中》的主题便围绕“孤独”展开。

小说背景设定在英国脱欧前,也就是疫情刚刚爆发时。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似乎每个人都倾向于保守。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原子化社会中个人主义的流行,也让现实世界的人们逐渐远离人群,沾染上了网络式的冷漠。

《外婆出租中》的两位主人公,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相遇并成为了慰藉彼此心灵的忘年交。这段友谊引人深思,且无比珍贵,很容易感染每一个渴望陪伴、渴望支持的人。

一位给《外婆出租中》打了五星的读者写道:“你可能会认为它的人物很普通,但它其实是一部非常具有智慧的作品……其中融入了许多当代的人际关系。孤独是核心主题。在世界受疫情封锁的当前……这本书是我10天的同伴。”

时光可以推翻一切,却夺不走重建生活的勇气

翻开《外婆出租中》的第一章,你会立刻被扎实的文笔俘获,瞬间来到故事的发生地——英国牛津的街道。在一家商店中,你遇见了主人公艾达——年轻时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现在是一个没有智能手机、被自助结账机折磨哭了的老太太。

过去几十年,她一直与丈夫生活在有一扇黄色大门和一个美丽花园的房子里。但幸福无法打败岁月,丈夫在一个清晨悄无声息地去世了。没有儿女的艾达,自此开始一个人生活,每天与收银员的相互问候成了她和社会联结的唯一方式。

正因为这样,收银员被自助结账机取代,对艾达来说就像是一场生活的大地震。她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与社会脱节的事实。

变老和死亡是每个人的命运,但在孤独中等待死亡可不是艾达的性格。她知道自己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时候到了,她必须要重新融入社会。

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智慧的头脑,艾达做起了“出租自己”的生意。

第一单接下的是一个让父母头疼得“死宅”,艾达敏锐地发现宅男的问题根源其实是他的父母。通过教宅男做舒芙蕾,艾达成功帮宅男建立起了走入社会的自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单委托。同时,她自己也燃起了重建生活与事业的信心。

接下来,受雇给没人祝福的情侣做证婚人、给海外婚姻做指导……一单单委托让艾达变得更加包容,也更加成功。她从孤独老太太,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出租外婆”。

对抗孤独的秘诀是陪伴和理解

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被孤独感打败,即使是年轻人也有无法依靠社交网络治愈的关系缺位与情感缺失。

艾达家对面,住着一个梳粉色波波头的女生。女生名叫伊丽莎,二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外表大胆张扬,内心却非常自卑。出身平凡的她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的文学专业,然而这对她来讲,既是梦想的实现,也是噩梦的开始。

站在一帮天赋秉然、家世显赫的学生中间,她感觉自己像个丑小鸭。背负着同辈竞争的内卷压力,在学校也没有朋友。每天白天独来独往,深夜再回到自己租住的、满是灰尘的待拆建筑,就是她的日常生活。

原生家庭既不能给她经济支持,也无法照拂她的心灵。这个迷茫的年轻人没有退路,也看不清未来,想要倾诉,却又害怕被误解与嘲笑。

当知道对面住着神奇的出租外婆时,渴望被倾听的伊丽莎,敲开了艾达家的黄色大门。艾达为伊丽莎端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小山种红茶,女孩不知不觉地将所有烦恼倾吐而出。

这次谈话更像一次朋友间的聊天,对艾达来说也很特别,因为这是第一次有客户上门,也是第一次有客户对她的人生产生好奇。艾达没有收费,伊丽莎从此成了她家的常客。

在艾达的开解下,伊丽莎原谅了父母离异的“背叛”,不再用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而快乐的伊丽莎也为艾达注入了活力,让艾达重新拿起笔,出版了一本大获成功的诗集。

二人的友情有起有落,但对彼此的理解与温柔最终打败了误解。正如结尾艾达所说,这段友谊让她们明白了“独自和孤独的区别”。

《外婆出租中》这本书,关注的是那些被排除在主流成功励志故事之外的、平凡人的生活。整部小说并不刻意煽情,但当看到平凡日常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作家笔下化成诗歌一样美丽的文字,总会心生触动。

“外婆”艾达的温暖与宽容,肯定会让许多读者回想起自己的祖母,那个安心依靠的存在。艾达在暮年重建生活的勇气,也让人倍感鼓舞,心生“她都可以,我也一定可以”的热血。

该书作者丽芙·阿巴思诺特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特约作者,也是自由书评人、记者,还曾在2020年担任“前进诗歌奖”评委。作为她的新人处女作,《外婆出租中》无疑是成功了。记者的敏锐和诗歌的细腻贯穿全书。不仅在英国口碑居高不下,还被《泰晤士报》评选为年度图书,得到许多知名作家的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原名《Looking for Eliza》,直译过来是“寻找伊丽莎”。我们能从中读出双层含义:晚年独居的艾达在寻找一份让自己被需要的感情;伊丽莎在等待一个领她走出迷茫,正视自己的人。这正切合了小说双视角并行的写作结构。

而读到结尾,我们又能发现另一层内涵:一段有益的友谊,不但是找到了彼此,更能找到自我;不但是爱上别人,更能爱上自我。当我们与自己和解,孤独将在不经意间抹去踪迹,哪怕我们仍是在独处。

阅小淘推荐 >>>>

★ 黑马作者惊艳英国文坛,众多媒体作家鼎力推荐!

★ 颓丧少女VS元气外婆,两个格格不入的灵魂,一段意料之外的友情。

★ 与“陌生人”的交集,也是人生一大奇迹。

出身贫困、从小被母亲抛弃的伊丽莎发愤图强,考进了梦寐以求的牛津大学。但在一众家世显赫、天赋绝伦的精英包围下,她开始变得自卑且怀疑自我。

为了省钱,伊丽莎只能住在随时会拆除的非法房源中,透过灰蒙蒙的卧室窗户,她时常能看到街对面黄色大门的主人——那个独居老妇孤独的身影给了她些许安慰。

老妇名叫艾达,其实是大名鼎鼎的“出租外婆”——如果谁需要一个外婆在场,找她就对了。她曾帮助宅男建立自信走出家门,为跨国婚姻提供礼仪指导,在不被祝福的婚礼上当证婚人,替单亲妈妈看孩子……得知无所不能地“出租外婆”就住对面,伊丽莎禁不住诱惑,敲开了那扇黄色大门,暗淡无光的生活自此发生改变……

□ 图片来源于出版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