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线行业深度报告:从空间、格局、壁垒看金刚线投资机会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开文明、丁亚、刘清馨)

1 金刚线是光伏重要辅材,迎来积极变化

1.1 为什么当前时点关注金刚线?

金刚线是光伏硅片切片过程中的重要耗材,上一轮大的投资 机会来自于 2017-2018 年光伏硅片金刚线切片的渗透率大幅提 升,实现了对砂浆切割的替代,但此后板块表现相对较为平淡。 原因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使得金刚线耗量持续下降、行业竞争使 得金刚线价格持续下降、金刚线技术壁垒相对较低、扩产周期较 短等。

1.2 金刚线是光伏硅片重要辅材,已实现全面应用

金刚线是将金刚石微粉颗粒以一定的分布密度均匀地固结在 母线(一般为高碳钢丝)上制成的,通过金刚线与被切割物体间 进行高速磨削运动,从而实现切割目的。 金刚线最早应用于蓝宝石切割,2010 年左右开始应用于光 伏。在光伏上,金刚线主要用于硅片切割(包括截断和切片,切 片为主),其切割性能直接影响硅片质量及电池效率。光伏目前已 成为金刚线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总需求量 90%以上。

金刚线切割优势明显,行业全面普及。相比上一代技术砂浆 切割,金刚线切割具有出片率更高(切割磨损少)、切割速度快、 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因此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与砂浆切割的 竞争过程中逐渐胜出。

金刚线切割技术 2010 年左右开始应用于光伏,早期切割设备 与耗材(即金刚线)主要依靠进口,成本相对较高。2014 年以 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崛起,金刚线切割 成本实现快速下降,相对砂浆切割的优势逐渐明显,隆基、中环 等领先硅片企业开始转向金刚线切片。单晶领域 2017 年金刚线切 片已全面取代砂浆切片,随后随着黑硅、添加剂法等工艺解决了 金刚线切割硅片损伤层浅、反射率高的问题,多晶领域金刚线切 片的渗透率也快速提升,2018 年基本完成砂浆切片向金刚线切片 的转换。

金刚线单 W 价值量在 1-2 分,硅片辅材中价值量相对较高。 从绝对价值量看,由于金刚线属于硅片生产过程中的间接耗材, 因此绝对价值量低于铝边框、玻璃、胶膜等直接原材料。目前金 刚线价值量在 1-2 分/W,略高于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坩埚、热场等 其他耗材。

1.3 电镀工艺是主流,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

从生产工艺看,金刚线目前主流工艺为电镀。通过电镀工艺 在母线上沉积一层金属镍,金属镍层包裹金刚石微粉颗粒,使得 金刚石颗粒被固结在母线上,从而具备高速运动下的切割能力。 树脂工艺由于金刚石固结度低、切割效果较差,目前已基本被淘 汰。 电镀金刚线主要原材料为母线和金刚石微粉,辅材包括镍、 化学品(氨基磺酸镍、硼酸等)、包装材料(工字轮)等。 母线:固结金刚石颗粒的基线,一般为高碳钢丝,由拉丝厂 商将盘条拉制为不同直径的钢线(即黄丝),再将黄丝进一步拉为 微米级钢丝(即母线)。

核心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母线预处理、母线预镀镍、上砂和加 厚镀镍四个步骤。 (1)母线预处理:通过酸洗、超声波清洗等方式去除母线表 面油污、氧化层等杂质,从而提高母线的洁净度,使镀镍层与母 线更好地结合。 (2)母线预镀镍:在母线表面增加一层金属镀层,主要目的 是提升微粉颗粒与母线之间的固结强度,从而提升电镀金刚石线 成品的整体品质。 (3)上砂:主要目的是实现金刚石微粉在母线表面的紧固、 均匀附着,以保证成品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切割能力,并保持生 产过程的高效、连续、稳定。上砂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核心,涉及 电镀液主配方和添加剂的选择使用、电镀液在线维护处理等工 艺。 (4)加厚镀镍:再镀覆一层金属镍包覆在金刚石微粉颗粒和 母线之间,增强母线与金刚石微粉之间的把持力,以增强成品的 切割能力。

成本构成: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以高测股份为例,2021 年 金刚线单公里成本 22.53 元,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 66%、直接人 工 7%、制造费用占比 27%。

整体来看,金刚线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细节在于与下游客户 匹配。各厂商采用不同技术工艺,定制生产与下游不同客户切割 设备和工艺相匹配的产品,不同产品在微粉的形态、排布、密度 上均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因此,金刚线属于非标程度较高的产 品,这也导致了金刚线企业的客户粘性较好。

2 空间:有望量价齐升,预计复合增速 40%以上

量:线耗提升+下游扩产加速,需求有望超越行业增长

线耗上,过去几年中切片机线速提升较快,如高测切片机限 速由 2016 年 1500 米/分钟提升至 2400 米/分钟,未来继续通过线 速提升降低线耗的难度在加大。随着细线化、薄片化与大尺寸趋 势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切片环节的金刚线线耗有可能出现回升。 下游需求量上,一方面,金刚线作为渗透率 100%的必备耗 材,直接受益光伏终端需求量的高增长;另一方面,硅片环节正 在加速扩产,使得金刚线需求量有望高于光伏终端装机量。

价:价格逐渐企稳,细线化或带来提价可能

随着行业需求的快速恢复以及供给端部分产能出清,行业价 格降幅趋缓,逐渐企稳。随着细线化的进一步推进,单价有望提 升。

2.1 线耗:细线化、薄片化与大尺寸带动线耗提升

目前切片线耗量约 50-52 万公里/GW,提升明显。根据中国 能源报数据,2017 年行业单片硅片(约 4W)金刚线耗用量约 1.5 米,折合约 37.5 万公里/GW。而根据美畅股份披露,按照目前 38μm 金刚线切割 165μm 或 160μm 厚度的硅片,平均单片线耗 4 米左右,对应单 GW 线耗约 50-52 万公里,相较 2017 年提升超过 33%。

细线化、薄片化与大尺寸仍将继续推动线耗提升: (1)细线化导致切割速度下降 破断力是金刚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线径越细、破断力越 小,则金刚线切割过程中断线风险更高。为降低断线率,切片过 程中一般会降低切割速度,从而导致切片线耗提升。根据美畅股 份,从行业经验看,线径每下降 10%,切割速度随之下降而引起 的用线量增加 10%。 (2)细线化导致切割力下降 出刃率指金刚线每毫米线圆周范围内所有金刚石微粉颗粒数 量的总和,是反映金刚线切割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母线线径变 细,单位母线所能固结的金刚石微粉颗粒越少,出刃率越低。切 割相同数量的硅片所需的金刚线数量也会增加。 (3)薄片化、大尺寸带来良率减少 薄片化与大尺寸使得切片良率有所降低,则相同硅片产出 下,金刚线线耗相应有所提升。

2.2 下游需求:光伏需求高增,硅片扩产加速

平价上网与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光伏需求高增

随着光伏成本下降、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高经济性带来需求 的内生性增长,同时在碳中和全球能源局势变化等背景下,全球 能源结构加快向新能源调整,光伏需求进入持续高增阶段。根据 CPIA 预测,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乐观情况预计达 240GW, 到 2025 年进一步增长至 330GW。

硅片环节扩产加速

硅片是近年来光伏扩产相对较快的环节,除龙头隆基、中环 以及一体化组件厂如晶科、晶澳等持续大幅扩产外,新进入者上 机、双良、高景等也在加大扩产力度。根据 PV Infolink,2021 年 底全球单晶硅片产能 342GW,预计 2022 年底达到 487GW,同 比+43%。根据现有扩产计划,预计 2025 年全球硅片产能接近 670GW。作为硅片必备耗材,金刚线将直接受益硅片环节的大幅扩 产,其需求增速有望超越光伏终端需求增长。

2.3 价格:逐渐企稳,细线化或带来提价可能

行业价格降幅趋缓,逐渐企稳。金刚线价格在 2018-2019 年 间降幅较大。以美畅、高测、恒星不含税价格取平均,金刚线价 格在 2018、2019 年同比分别下降 37%、46%。主要原因为 2018 年“531”政策影响需求叠加供给端产能集中释放,行业价格下降 较快。随着行业需求的快速恢复以及供给端部分产能出清,行业 价格降幅逐渐趋缓。 细线化或带来提价可能。从历史数据看,尽管不同规格金刚 线价格受企业竞争策略、下游客户细线化推进程度等影响,但同 时期比较看,细线产品仍有一定溢价。 我们认为,随着金刚线进一步细线化难度提升,而高硅料价 格影响下客户细线化需求仍在持续,未来细线化有望带来一定的 价格提升。

金刚线占硅片成本较低,未来客户端成承压较少。 SOLARZOOM 数据显示,目前 182 硅片中金刚线成本约为 0.11 元/片,占硅片总成本比例约为 2%,占非硅成本比例约为 13%, 占比相对较低,如未来细线化产品提价,客户端成本压力相对较 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 市场空间广阔,复合增速 40%以上

下游:行业应用上,硅片切割上金刚线渗透率从 2019 年开始 已经实现 100%,作为金刚线的主要下游,光伏需求高增叠加硅片 环节加速扩产为金刚线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 CPIA 预测,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乐观情形下达到 330GW,考虑容配比 及硅片加速扩产带来的超产,对应 495GW 硅片需求。 线耗:硅片细线化、大尺寸、薄片化发展趋势确定,有望带 动线耗不断提升。2017 年单晶硅片主流线径 65μm,2021 年降至 43μm,目前主流线径在 38μm 左右,部分龙头已实现 36μm 产品 批量出货,预计到 2025 年金刚线线径下降至 28μm。目前线耗在 50 万公里/GW 以上,按线径每下降 10%、切割速度变慢引起的线 耗提升 10%计算,细线化导致切割速度下降引起的线耗提升预计 在 13 万公里/GW 以上,叠加细线化导致切割力下降以及大尺寸、 薄片化带来良率降低等因素,预计到 2025 年金刚线线耗提升至 72 万公里/GW。 价格:行业低谷时刻已过,未来细线化有望带动单价提升。 加上市场格局优化、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预计到 2025 年,平均 价格小幅提升至 42 元/公里。 预计到 2025 年,光伏领域金刚线需求 3.6 亿公里左右、市场 空间达 150 亿以上。2021-2025 年,金刚线复合增速预计在 40% 以上。

3 格局: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3.1 国产化替代全面完成,市场向头部集中

金刚线制造与应用最早起源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从早期全 球范围来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金刚线供应商主要集中于日本 和美国。日本旭金刚石工业株式会社(Asahi)、日本联合材料株 式会社(ALMT)、美国 DMT 等国际知名企业在金刚线制造领域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15 年以来,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扩大生产规模,大幅 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已实现了在金刚线领域的 反超。美畅股份、高测股份、恒星科技、三超新材、岱勒新材等 企业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市场格局向“一超两强”方向发展。从规模看,头部企业美 畅股份、高测股份、恒星科技等已与其他企业逐渐拉开层次。 2021 年,美畅股份、高测股份、恒星科技金刚线出货量分别为 4540.82、829.35、805.83 万公里,远超其他企业,市场呈“一超 两强”格局。

3.2 头部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横向对比看,金刚线板块盈利在光伏原辅材中处于较高位 置。以代表企业为例,美畅股份、高测股份 2021 年综合毛利率分 别为 55%、33%,在光伏原辅材中处于第一梯队,与热场、光伏 玻璃接近,高于银浆、胶膜、背板等其他常见原辅材。

盈利能力拉开差距。美畅股份毛利率始终处于最领先地位, 毛利率始终维持在 50%以上,2021 年金刚线业务毛利率 57%,大 幅高于其他竞争者。恒星科技与高测股份盈利能力紧随其后, 2021 年金刚线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3%、36%。其他竞争对手目前 毛利率均在 30%以下。其中,岱勒新材与东尼电子 2021 年金刚线 毛利率分别为 15%、18%,三超新材金刚线业务中包含开方线, 表观毛利率按相对较高,2021 年为 26%。

3.3 生产成本拉开差距

头部企业已经拉开成本差距

过去几年中,头部企业美畅、高测、恒星实现了较大的成本 降幅,而其他企业成本下降相对较慢。2021 年,美畅、高测、恒 星生产成本分别为 17.17、22.53、20.7 元/公里,相较其他企业成 本优势明显。

原材料单耗与成品率是低成本关键

从采购价格看,头部企业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并无特别优 势。但其得益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控制 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从而降低原材料的损耗,最终体现为头部企 业原材料成本大幅低于行业水平。

产业链布局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重要方式

美畅:母线与微粉,全方位向上游布局。公司早在 2017 年便 开始向上游产业链布局(母线拉制&微粉镀附),实现原材料自研 自产,大幅提高成本优势。2018 年与奥钢联合作研发用于微米级 钢丝的盘条及黄丝,2019 年收购陕西宝美升精密钢丝有限公司 (2020 年全资控股),自此母线采购模式由直接外购改为外购黄丝 并由宝美升将黄丝拉制为母线。微粉方面,2021 年底从微粉镀附 延伸至金刚石破碎,进一步降低微粉成本。 高测:切割设备与金刚线业务双头并进,细线化进程与设备 自主研发更新形成良好协同。 恒星:具备从盘条到金刚线成品的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

3.4 研发实力拉开差距

从整体研发投入看,头部企业与其他对手明显拉开差距。 2021 年美畅股份、高测股份、恒星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0.87、 1.17、1.04 亿元,大幅高于其他金刚线企业。 从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和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看,高测股 份分别为 19.91%和 11.52%,为行业最高,累计获得授权专利数 量亦高居榜首,美畅股份和恒星科技紧随其后。

4 壁垒:技术与生产壁垒全面提升

4.1 细线化趋势值得重视

金刚线细线化是行业必然趋势

(1)降低硅成本是细线化的核心驱动力。细线化能够降低切 片过程中的锯缝损失,从而提高出片量、降低硅成本。影响锯缝 损失的主要因素包括金刚线母线线径以及金刚石微粉的粒径,微 粉粒径一般为几 μm。可降空间较小,因此降低母线线径是降低锯 缝损失的主力。 (2)细线化可以进一步提升硅片质量。相同切割工艺下,更 细的金刚线对应更小粒径的金刚石微粉颗粒,切割过程对硅片的 表面损伤也更小,从而硅片表面质量、TTV 等表现也更好。 过去几年线径呈逐年下降趋势,龙头企业 36 线成为主流。过 去几年中,金刚线母线线径保持逐年下降趋势。从龙头公司美畅 股份为例,2017 年美畅出货主流为 70 和 65 线,2018 年为 65 和 60 线,2019 年 55 和 50 线出货占比已超过一半。 2022Q1 美畅股份出货结构中,40-43 线占比在快速下降,合 计占比 25%左右,38 线出货占比达到 25%,36 线出货占比已接 近 40%。

细线化提升金刚线技术壁垒,优化行业格局。 (1)母线配套。随着母线线径越来越细,对于母线和成品金 刚线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金刚线企业能否寻找到合格 性能的母线配套、自身工艺能否匹配更细线径的母线,是细线化 竞争的关键。 (2)上砂均匀性。线径变细之后,上砂均匀性会受到影响, 对于金刚线厂商的上砂工艺要求更高。(3)持续细线化。由于细线化是持续推进的过程,金刚线企 业对于细线化的提前布局与跟进速度也至关重要。 低基数下金刚线细线化的难度在提升。根据 CPIA 数据, 2016 年金刚线主流线径为 80μm,到 2021 年主流线径下降至单晶 43μm、多晶 56μm,降幅呈减缓趋势。在目前 38、36μm 的线径 基础上,未来继续细线化的难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细线产品有望持续获得溢价。根据美畅股份,目前 38μm、 40μm 和 42μm 以上金刚线为统一市场价,而 36μm 金刚线会在统 一市场价基础上有 10%左右的溢价。 细线化有望拉开成本费用差距。一方面,尽管更细的线径使 得钢材消耗减少,但同时会使得成材率降低,从而导致原材料损 耗和模具损耗提高,并影响折旧、人工成本的摊薄。另一方面, 更细线径的金刚线破断力下降、切割时间变长,也会使得下游客 户断线率上升,从而使得金刚线企业售后补线增加、售后服务费 上升。 因此,由于技术壁垒的提升,在同等线径下,不同企业的工 艺成熟度使得成材率有所差异,从而使得拉开成本和费用。 综合来看,细线化推进效果较好的企业将更加适应市场需 求,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盈利和成本差距也会进一 步拉开。

头部企业细线化步伐走在行业前列

以美畅股份为例,2019 年便开始与宝美升就细线化合作,委 托宝美升进行 50μm 母线的材料选择及拉拔技术的研究。

目前头部企业主流出货规格都在 36-40μm 之间。美畅股份由 于大客户细线化推进较快,36、38μm 出货占比接近 80%。高测股 份、恒星科技出货以 38、40μm 为主,并在积极推进 35、36μm 产品出货。

4.2 钨丝有望成为母线替代基材

钢丝母线极限线径可能在 34-35μm 左右,进一步细线化难度 较大。钢丝线径越细,其破断拉力越小,由之制成的金刚线在切 割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张力越小。现有高碳钢丝直径降到 34-35μm 以下将可能难以支撑切割所需的张力,进一步细线化难度较大, 需要寻找新的母线替代材料。

钨丝是较为合适的金刚线基材。钨丝的抗拉强度更高、受拉 力不易变形,在同等破断力条件下可以做得更细,且耐酸碱程度 高,对储存及生产环境要求更宽松,因此很适合作为细线化基 材。

4.3 大尺寸与薄片化持续推进

除细线化外,硅片领域大尺寸与薄片化趋势也较为确定,也 将进一步提升金刚线技术壁垒。 硅片尺寸增大,对上游硅片制造厂商来说,可以减少拉晶次 数和切片次数,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对中下游电池、组件制造商 来说,可以加快生产速度、降低单块组件电池片数、增大组件有 效发光面积,进而摊薄非硅成本、降低单瓦成本;对电站客户来 讲,可以降低所需组件数量,同时提升组件功率和品质。因此, 增大硅片尺寸是光伏产业未来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2020 年 182mm 和 210mm 尺寸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仅约 4.5%,2021 年迅速增长至 45%。而 158.75mm 作为 2020 年的主 流尺寸之一,在 2021 年的份额已迅速缩减至 10%。

硅片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薄片化。硅基电池路线下,硅是光 伏的主要成本,而硅片减薄是降低光伏硅成本最直接的方法。硅 片厚度下降,单 KG 硅棒出片数提升,直接摊薄硅片成本。根据 CPIA,2021 年 P 型 158.75mm 尺寸每公斤单晶方棒出片量约为 70 片、P 型 166mm 尺寸每公斤单晶方棒出片量约为 64 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4 一机多线大幅提升效率

一机多线带来数倍产能提升。一机多线指在同一产线上同时 对多根金刚线进行电镀、上砂。从金刚线的产能计算公式可以看 出,单机线数是决定金刚线产能的核心因素。在其他参数相同 时,一机多线相比单机单线直接带来数倍的产能提升。

提升单机线数收益明显,头部企业加速应用。以美畅股份为 例,单机十二线技改,资金投入约为产线构建成本的 15%左右, 但产能提高 33%,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目前美畅股份、高测股份均已成功实现“单机十二线”的技 术改造,恒星科技 16 线机也在逐步投入生产。

5 投资分析

5.1 高测股份

公司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高硬脆材料切割耗 材、轮胎检测设备及耗材等三类。公司于 2011 年开始研究金刚线 在光伏切割领域的应用前景。2015 年公司金刚线切片机专机研发 进入切割验证环节。2016 年,公司正式向市场推出量产切片及产 品。自 2018 年起,公司依托自身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始将 金刚线切割技术向半导体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等其他 高硬脆材料加工领域拓展。2021 年,公司进入切片代工领域,为 光伏硅材料切割提供全新价值服务。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67 亿元,同比+103%;实现 归母净利润 1.73 亿元,同比+193%。

金刚线:2021 年公司金刚线出货量 829.35 万公里,仅次于 美畅股份。公司金刚线产能持续提升,2022Q1 完成“单机十二 线”技改,金刚线年产能 2500 万公里以上。 切片机:公司目前是行业龙头,新一代切片机 GC700X,在 细线支持、大尺寸空间等方面,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切片代工:目前公司的切片代工业务产能主要分为 3 个部 分,且均有配套对象。(1)乐山大硅片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示范 基地项目,产能 5GW,2021 年已全部投产;(2)乐山 20GW 项 目:一期 6GW 2022Q2 投产,二期 14GW 预计于 2023 年投产; (3)盐城建湖一期 10GW 预计年内投产,二期 12GW 预计 2023 年投产。

5.2 美畅股份

公司自 2015 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从事电镀金刚石线的研 发、生产及销售,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市场份额领先的金刚石 线生产企业。公司目前是金刚线行业龙头,2021 年出货量 4540.82 万公里,大幅领先对手。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48 亿元,同比+53%;实现 归母净利润 7.63 亿元,同比+70%。

2021 年底,公司的金刚线产能已达 7000 万公里,远远领先 于同行。公司目前完成“单机十二线”的技术改造,单机产能较 改造前预计提升 33%。同时,富隆工业园也在加紧实施扩产建 设。在技改及扩产两个项目的协同贡献下,预计到 2022 年底,公 司金刚线细线产品的年化产能将达到 12000 万公里左右。 公司计划建设三期共 6000 吨黄丝产能,足以匹配目前金刚线 产能。目前一期 2000 吨黄丝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 2022H2 投 产,同时预留二期、三期各 2000 吨产能扩建能力。

5.3 恒星科技

公司专注于金属制品类产品的制造,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子午 轮胎用钢帘线、胶管钢丝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2016 年通 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募投建设年产 600 万 km 超精细金刚线项目,进 军光伏产业链。2018 年底立项鄂尔多斯年产 12 万吨高性能有机硅聚合物项目,并于 2021 年底进入试产阶段。公司逐步形成以金 属制品及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双主业发展格局。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96 亿元,同比+20%;实现 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15%。

公司是行业内首家推进八线机的厂家,是行业内唯一掌握了 金刚线从盘条到成品的全生产链核心工艺技术,行业内唯一一家 拥有全产业链技术的金刚线企业(母线拉拔,金刚石微粉镀覆、 分选,金刚线镀覆、设备),可以在全方位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 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公司“年产 1000 万 KM 超精细金刚线改扩建项目”基本完 成、“年产 3000 万 KM 超精细金刚线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中,项 目建设完成后,公司累计可实现年 4600 万 KM 的金刚线生产能 力。目前公司已具备 2400 万公里产能,出货量居于行业前列。

5.4 厦门钨业

公司聚焦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业务。钨产业经 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钨矿山、冶炼、深加工到钨二次资源回收 的完整钨产业链。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8.52 亿元,同比+68%;实现 归母净利润 11.81 亿元,同比+92%。

公司钨丝业务主要依托子公司厦门虹鹭进行,光伏用钨丝项 目目前正稳步推进,已有批量出货,截止 2022Q1 光伏用钨丝销 量为 13 亿米。 目前三大项目正在分批实施,产能合计 888 亿米。 (1)厦门虹鹭新增年产 88 亿米细钨丝产线设备项目(45 亿 米光伏用钨丝),预计 2022 年下半年项目建设完成。 (2)厦门虹鹭新增年产 200 亿米细钨丝产线设备项目,预计 2022 年年底项目建设完成。 (3)厦门虹鹭 600 亿米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预计 2023 年下半年项目建设完成。

5.5 中钨高新

公司是专业从事硬质合金、高新材料及高端制造所用工具制 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定位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钨产业一 体化管理运营的专业化公司。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0.94 亿元,同比+22%;实现 归母净利润 5.28 亿元,同比+139%。

公司目前光伏用钨丝每月产能 1 亿米,年内新增光伏用高强 度切割钨丝产能 100 亿米,计划 2022Q3-Q4 建成并逐渐爬坡。预 计 2022 年产量 20-30 亿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