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链上混币器项目 Tornado 的代币 TORN 上线以来,表现非常稳健,在没上币安火币的前提下,一枚 TORN 竟从最低价格200多U,最高冲到400多U。看来,TORN已经可以和匿名币前老大 XMR 门罗掰一掰手腕了。
很多炒币的朋友对 Tornado 这个项目不是很熟悉,其实这个项目在“科学家”圈子里已经是超级明星,成为 DeFi 领域里的重要组件了。我一个朋友由于之前体验过几次混币,前两天领了38个 TORN 空投,价值1.4万U,爽歪歪。
在我看来,TORN 有望在未来坐稳隐私赛道老大的宝座,甚至可能对隐私赛道大部分选手进行降维打击。下面,本人就斗胆带领诸位看官把匿名币的发展脉络梳理一下,顺便也窥一窥区块链未来的机会。
第一阶段 匿名算法+链
在智能合约横空出世以前,所有的项目都长得像比特币。各个比特币的竞争链都推出一项或几项创新,通过修改算法、机制等等推出一条新链,完成一个新币的发行。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竞争得过比特币的链的,但也有不少链完成了不错的共识凝聚,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份额。
这个时期,隐私赛道出现了XMR、DASH、GRIN、大零、小零、超零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选手,其中 XMR 在某些灰色产业支付领域已取得了仅次于 BTC 的市场地位。
当时匿名币的特点就是做一条新链,在链上对匿名算法进行研发,币与币之间的较量完全看谁家的匿名算法故事好。
从环签到 MimberWimber,再到零知识证明,百芳争艳,各有千秋。有人说 MimberWimber 好,也有更多人说零知识证明更有前途,然而总结起来,这类项目统称为匿名支付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类型的某些选手比以太坊出现得晚,但思路依然是延续老的思路。
第二阶段 匿名算法 Dapp
智能合约出现以后,可以说大大的改变了区块链的格局。以太坊这条链上的价值资产越来越多,随着各种各样神奇的 Dapp 被开发出来,链内就可以完成很多很多的操作,而混币器 Dapp 则极大的改变了匿名支付的操作方式。
在过去,如果想实现一次匿名收付款,需要在诸多匿名币的链中选择一个,使用支持这条链的钱包注册地址完成操作。如果想换成其它资产,则需要到中心化交易所去完成。
而 Tornado 混币器,则支持以太坊链上所有资产的匿名转账操作,所有的操作均在一个以太坊地址内完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数次 Defi 漏洞攻击的分析报告,黑客在隐匿操作路径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选择 Tornado。在这里不去评判对与错,技术是中性的,我们只梳理技术发展的思路。
还有一类公链,譬如 ZEN,主打隐私主题的智能合约平台,也是类似的设计思路,把匿名算法作为其链上重要的基础组件,任何生态都可应用这个基础组件。
可以想见,匿名算法的集成和研究将成为公链发展的重要一环,匿名算法将成为公链的重要基础组件。
不得不提 CKB 团队的前瞻性,早早的就把 MimberWimber 和零知识证明算法引入到 Nervos 生态中,供生态开发者选择。
第三阶段 跨链背景下的隐私赛道
有些朋友不知道跨链是准备要做什么的,用一种很通俗的方式理解,跨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 在智能合约出现前,一条链代表一种资产,跨链依赖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可以理解为中心化跨链。
在智能合约出现后,一条公链可以承载多种资产,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部分替代中心化交易所。
但是,不可能只有一条链,区块链的技术还是会不停发展的。同理,在隐私赛道里,虽然说混币器类的隐私项目比起传统匿名链有着降维打击般的的优势,但是已经取得一定共识的匿名链也不可能被完全取代掉。去中心化跨链是大趋势。
与跨链DEX类似的,跨链混币器项目也会应运而生,成为公链上的重要生态。当然,可能我的想象力还不太够,跨链+Dapp+匿名这个组合也有可能孕育出更高级的生态产品。
区块链下一步发展路径
隐私的话题聊完了,来聊聊这轮牛市出现过的热点,大概梳理一下区块链的发展路径。
1、对比特币来说,因其占据着价值存储这一独特赛道,在牛市里不停地扩大共识,吸引机构入场,带领整个区块链圈继续开疆拓土。
2、跨链赛道上,以波卡为首的热点势头强劲,在未来有很多故事可以演绎。同时,老链间的跨链也产生了多个热点,比如 REN 等。
3、对智能合约平台来说,值得关注的是Defi、流动性挖矿、BSC、HECO、layer2、出圈、Web3.0等等热点。
先是以太坊的Defi厚积薄发,而后由流动性挖矿引领了 Defi 的热潮,造成了以太坊链上的繁忙。
随着牛市启动,ETH价格上涨,以太坊拥堵的主网和高 Gas 费劝退了很多生态和用户。随后,以太坊流出的水大量被 BSC 和 Heco 接到。这时,以太坊的扩容方案 Layer2 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出圈、Web3.0 等方面的创新也吸引了关注。
重点说说 Layer2。以太坊的 Gas 费虽然痛,但这也是生态繁荣的结果,是其它公链羡慕不来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以太坊的 Layer2 发展的好,水是不是就不再外流了,甚至有没有可能之前流出的水又流回去了。
那么,Layer2 的发展会把以太坊推向一个怎样的格局呢?

咕噜有一个很有趣的预判,ETH 会向储值赛道靠拢,去向上与 BTC 抢空间。
看似很难,其实是有强大的逻辑支撑的。在分层架构里,安全的 Layer1负责资产储值,生态和应用迁移到手续费便宜的Layer2上面,Layer2 的安全由Layer1进行验证,Layer1 对Layer2 的发展进行价值捕获。
熟悉 CKB 的小伙伴对价值捕获这个词肯定是非常熟悉的,CKB 的主网和经济模型是专为分层架构设计的,待生态开始发展起来后,将对价值捕获的故事进行新的演绎。
那么,到底是 POS 的 Layer1 更利于价值捕获,还是 POW 的 Layer1 更利于价值捕获呢,咱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