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说区块链|2.3 智能合约,为区块链打开了一扇门,开启应用鸿途

智能合约的使命是:在区块链上可以开发应用程序。区块链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账本,铸币、交易、记账,而是可以建立各种好玩和好用的应用程序,使自组织的分布式商业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完善,这将带来未来20年最大的商业变数。

——师太说

文 | 灭绝师太

出品 | 羊驼区块链 星球日报 贝克链 中链传媒 链证经济

当你真的读懂区块链以下四个特性,你也会相信区块链可以改变世界。

区块链的四大功能模块:

  • 密码学加密技术

  • 分布式账本技术

  • 智能合约

  • 通证

智能合约意味着区块链上可以开发应用程序

未来人们接触的区块链就是各种好玩好用的DAPP应用,他们不需要看懂什么是白皮书,什么是共识协议,只需要会下载DAPP,注册登录,开始使用即可。

这些DAPP应用就是基于智能合约来开发的。安卓和苹果系统是中心化的,上面的应用叫APP(Application的缩写),区块链追求去中心化,上面的应用叫DAPP,就是去中心化的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智能合约对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它让区块链不再是简单铸币炒币的工具,更多去中心化需求的分布式商业应用,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在区块链上。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9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就提出来了。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尼克旨在通过智能合约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追求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智能合约,就是一种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把双方的约定用代码的方式确认下来,说话算话,按程序自动执行,谁也别耍赖。

智能合约的使命就是解决合作双方的信任问题。让陌生人之间可以无冲突、透明的方式分享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智能合约的初衷是减少合同操作费用,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和更高的执行效率:快速简单、无麻烦、不扯皮。当违约一方需要被执行惩罚时,干脆利索,减少仲裁和执行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损耗。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大家愿意跟“知根知底”、“有商誉”或“人品好”的人合作,如果不熟悉的人首次合作通常还要找个“中间人担保”,就是因为合作双方的征信过程太难,违约后的索赔成本太高。所以中国人很羡慕西方社会的“信誉体系”和“契约精神”,因为没有,所以向往。

区块链的优势是去信任化,区块链的精神就是“代码即法律”,所以区块链成为开发和实施智能合约最好的技术基础。

三个场景让大家秒懂智能合约未来的美好与当前的尴尬

举例说明:假如小明向小宝借100万元钱做生意,说好1年后连本带息还给小宝110万元,如果到期还不了,小宝就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卖掉还钱。一年后,小明来找小宝还钱,发现小宝生意失败,血本无归,怎么办?

上面一个案例,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通常是这样的:

双方签借款合同,找公证机关进行一大堆公证。一年后,如果小宝生意失败还不了钱,双方首先选择协商解决,未果,“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小明的讨债噩梦就此开始:去法院起诉,倒霉的是小宝的房子还牵扯另一桩纠纷,数案合并审理。法庭调查,协商未果,开庭、一审、上诉、二审、上诉......终审,转到执行庭,又开始另一轮噩梦,开始漫长的排队等待......

(有过同样经历的看官请举手,讨债的都是孙子......)

理想状态的智能合约是这样执行的:

智能合约描绘了一个井然有序、童叟无欺、安居乐业的甜美的商业景象,小明和小宝即便不认识也可以合作。

但是,目前实际生活中的智能合约是这样的尴尬:

在去中心的环境下,智能合约只有在数字版本与实体之间存在某种明确的联系时才能有效代替普通合约。 也就是说,首先要为每一个房子建立的数字版本的所有权,当房子数字版本的所有权发生改变时,房子实体的所有权必须随之改变。通俗来说,就是:房子在区块链上的过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和政府都要认账!

智能合约

链下的数据如何上链执行是当前的瓶颈,但不是绝境!

数字世界打通现实世界的三条路径:

1、打通政府或权威机构目前中心化的信息数据库,例如房子、车子的产权、学历证书、医疗病例等。

或许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踏步发展,国家的概念可能会越来越淡漠。但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国家主权应该会一直存在。所以,有些资产是需要具有政府的公信力背书的。大部分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不得不通过政府的“私有链”或“联盟链”进行确权和管理。而政府作为“人民公仆”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社会服务也是应尽义务,也必定是“阳光政府计划”的一部分。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在积极推动区块链在政府管理事务中的应用,例如:深圳市的区块链发票、杭州市的司法区块链等。国际方面阿联酋总理宣布将在2021年实现50%的政府事务通过区块链实施。

2、打通金融机构的加密货币通路,例如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大型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发行稳定币等。

区块链追求的是商业的高效性,商业过程就涉及交易过程,智能合约既要保障交易成功的高效性,又要保障交易失败(违约)时惩罚的可执行性。这就需要智能合约中各方被惩罚的资产必须要运行和存储在区块链上,好在这是区块链金融的范畴,也是大机构竞争最激烈的制高点。

3、物联网,链接硬件数据入口

物联网,通俗的说就是在各种设备中嵌入一个芯片传感器,可以在必要时与其他设备监理连接和交换数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装、穿戴式设备、智能汽车等。

每一次扫码枪扫描的信息,B超检测的信息,每一瓶正品产品封盖热压的信息,甚至每一次心跳,每减少1公斤脂肪,播放了哪一首音乐,都可被记录、信息化、数字化,在需要时与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进行数据交互。

例如:智能穿戴设备确认您最近减肥效果显著,健康指数显著提高,这些数据将触发与保险有关的智能合约中您的健康保险降低保费。

智能合约的复杂程度与应用设计要求密切相关

智能合约在通往远方的路上还要迈过无数荆棘

对于智能合约,有些人热捧,有些人吐槽。有人说智能合约既不“智能”,也不是真正的“合约(合同)”。

区块链、人工智能、5G网络、3D打印、物联网......这些新技术都处在比较早期阶段,离大规模落地应用还需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技术难关要过。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智能合约,目前的确受到很多技术瓶颈的制约,例如:交易速度、文件存储、程式编写难度、出现Bug后更合理的修改机制等等。

面对挑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 投资者,是少数精英人士,他们习惯逆向思维。投资人看赛道,重点关注这条赛道是不是通向未来的方向,这条赛道有没有天花板。

  • 投机者,他们对区块链的情绪通常随币价涨跌而定,与技术本身关系不大。

  • 学者和意见领袖,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有关,消极型的人把“瓶颈”看作“绝境”,认为“未来很难说”;积极型的人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 区块链研发者,对他们来说“挑战即饭碗”,只要能想得到的需求,程序早晚都能做得到,不断迭代呗,哪个技术是一蹴而就的?

大部分普通用户是新技术的使用者,看重产品体验,目前为时尚早,请少安毋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