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大楼摇一摇,硬盘价格要涨了?

5月18日,深圳华强北第一高楼赛格大厦突然晃动。

这栋79层的大楼晃动既牵动了周边居民的神经,也牵动了市场的神经。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是中国电子产业的缩影,也是很多电子元器件商家的集散地,而作为地标建筑的赛格大厦更是当地产业生态的核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赛格大厦已经全部关闭,相关专家已经进入大厦检测。一些商户表示,可能近期不敢回去上班。因此,包括硬盘、显卡在内的电子产品近期可能会有一些波动。

对于硬盘而言,这可能是其近期涨势的又一助燃剂,可能会带动相关板块的继续走高。

奇亚币和硬盘价格上涨

近期国际硬盘价格大涨还和一种数字货币有关——奇亚币。

奇亚币首创了延迟恢复功能的纸钱包,具有转账收回和限额钱包功能,这让它成为了唯一一个最接近传统金融工具的数字资产。

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货币涨到了令人望而却步的水平后,矿工们自然将目光转向了这个极具噱头的、新的数字货币。

不过和其他数字货币不同的是,奇亚币是通过预先在硬盘中填充数据,存储的数据越多,占用的空间就越大,挖到区块的概率也就越高,自然会获得更多收益。

目前来看,奇亚币的收益总体上还是非常可观的。

按照官网数据,每T(硬盘存储的计量单位,1T=1024GB)每天的产量0.0020,按照目前7700元左右计算,每天收入在15元。从成本看,按照当前硬盘的价格,奇亚币矿机1T的成本在450元左右,那么回本周期大概32天左右。

硬盘业生态或发生改变

奇亚币挖矿的热潮改变了整个硬盘的行业生态。

目前奇亚币的网络存储空间已经超过了6000PB(1PB=1024TB),而就在几个交易日之前,奇亚币的网络存储空间尚在4000PB左右,几个交易日大增三分之一,凸显了奇亚币的热度。

有人根据这一数据进行了测算,如果以10TB的硬盘为准,奇亚币挖矿所产生的硬盘需求足足有60万块,相当于全球硬盘出货量的0.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横向对比依靠算力、用显卡进行挖矿的其他加密货币,近几年用于挖矿的显卡可能占到了全球显卡供应的10%。相比之下,奇亚币占用全球硬盘出货量的0.6%,似乎十分的微小。

但是一张用于挖矿的显卡通常可以使用3年左右,而硬盘由于擦写次数的限制,按照奇亚币的挖矿机制,最短50天可能就达到了使用上限。

从长期看,用硬盘挖矿可能比显卡更需要频繁的更换硬件,当一张显卡接近使用极限时,同样的时间周期内需要的硬盘数量可能接近20块左右,这导致实际需要的硬盘量占全球硬盘出货量的比重可能接近10%,和显卡的需求状况类似。

目前部分国内硬盘的售价已经较出厂价上涨了二至三倍。

从这个角度看,硬盘价格随着奇亚币挖矿的热度继续走高是大概率的事件。

国产硬盘厂商有望迎来上升期

和显卡不同的是,我国企业在硬盘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市场卖断货,国产的硬盘将有望成为重要替代。

硬盘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机械硬盘(HDD),一个是固态硬盘(SSD)。前者需要磁性碟片,后者则是需要闪存颗粒。

目前在两者上,我们都已经实现了纯国产化。

1999年,我国生产了第一块完全自主的机械硬盘,迈出了我国在硬盘上的第一步。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于固态硬盘的需求开始激增,但是在闪存颗粒、闪存芯片等关键材料和部件缺乏核心技术,这一段时间我国的固态硬盘主要依赖于进口。

2015年,国内高端存储芯片厂商深圳嘉合劲威全资收购了加拿大存储品牌光威,开启了国产固态硬盘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长江存储、紫光等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进一步打破国外对于固态硬盘技术的垄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性的时刻是2019年下半年,长江存储量产基于Xtacking结构的64层3D TLC NAND,此举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存储芯片的长期垄断。

同时在2020年1月,长江存储宣布实现了64层颗粒的量产,进一步打破了存储颗粒的瓶颈、

2020年5月,嘉合劲威旗下光威正式推出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国产固态硬盘。

至此,我国在硬盘上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的道路,尽管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在全球市场上已经初具竞争力,未来有望诞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储厂商。

建议关注国内一批在存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比如朗科科技(国内移动存储设备龙头,同时据传朗科科技是U盘的发明者)、国科微(硬盘主控芯片生产商)。

值得一提的是,纯国产固态硬盘开拓者嘉合劲威在2020年9月获得数千万美金的战略投资,并计划全面启动上市计划,关注公司相关消息的动向。

温馨提示:内容由杨辉(执证编号:A1220621030001)编辑整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仅供参考,不构成未来投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