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数字化”与“数字人民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人民币数字化”、与“数字人民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民币数字化,其实从目前信息来看,仍然是围绕人民币数字化做文章,央行作为货币发行部门仍然具有对数字人民币发行数量及监管的无可争议的货币主权,因此这两点是与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数字货币不一样的,可能只是“半链”而并非去中心化的“全链”,凡是有利弊,看怎么用好这把双刃剑:

  1. 国内层面上,使国有银行能够有力将国内支付主导权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支付宝)中重夺回来,目前微信、支付宝两个民企已占据线上应用支付市场份额94%,而包含银联在内的其他渠道只有可怜巴巴的6%。对于两家巨头垄断支付市场,其实早有疑虑,反垄断调查的呼声的日益强大,由央行主导的数字化人民币,能够在未来采取很多措施,重构当前国内支付渠道的格局。说这话不是说排斥民企,而是多元化的市场,充分的市场竞争带动支付的让利返利,消费者可以多样选择支付渠道,长期来讲这才是最有利于消费者的。
  2. 国际层面上,因为是人民币数字化的延伸,必然能够沟通互联网在各个平台上进行流通买卖,而中国拥有货币主权,实际上,使得数字货币的很多交易绕过美国swift监管下维持高流动性进行。但弊端在于,今后反洗钱、防范资金外流等工作会更加困难,毕竟数字化人民币也为这两者提供了便利,需要加强立法监管。

社会主体发生数字货币收付时,其数字货币钱包载体要相互确认并生成业务勾联码,收付款双方要将相关信息及勾联码同时传送到央行及自己的业务开户银行进行账务处理;业务开户银行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并要将相关信息加上自己的标识后发送给央行,相应调整其存放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余额;央行分别将收付款双方发来的信息,通过业务勾联码进行碰对并核对相符后,调整收付款双方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出对账信息。同样,央行将收付款双方开户银行发来的信息,通过业务勾联码进行碰对并核对相符后,相应调整两家银行的账户余额,并向其发送对账信息。数字货币清算流程如下:

商业银行在发放数字货币贷款时,除调整“贷款”和“存款”记录外,还要同借款人一道,向央行发出数字货币贷款发出信息,由央行登记贷款银行及借款人数字货币备查账户。

这样,就在央行形成了全社会“数字货币一本账”,形成数字货币的央行“基础账户”与金融机构“业务账户”并存的格局。

央行可以实时掌控所有数字货币逐笔的收付情况及数字货币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但央行并不面向单位和个人办理具体业务,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冲击;面向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仍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办,但金融机构只能了解与自己经办业务相关的信息,并不能了解业务交易对手方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这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的最重大的突破。这也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深刻变革,对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等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

当然,这也对数字货币的载体设计、每一笔业务的信息多重传送机制设计(包括收付款双方及其开户银行、中央银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对央行数字货币开源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账务处理与数据核对、数据的存储与安全性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

基础货币虚拟数字化,一样的东西能有什么汇率?就是普通的升级换代,提升效率,效率是经济的终极追求,所以,这个东西的意义很大,特别是中国如果第一个实现,最直接的就是GDP会有所增长,最重要的是,中国引领了变革,标准制定者,系统运行框架的构建先驱,运营经验,提供金融服务,中国会成为新世界金融中心,挺了不起的。

图片数据来源于欧易OKEx

#欧易OKEx##比特币[超话]##数字货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