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流行一句话——“币圈一天,人间一年”。意思说得是这些数字货币一天的涨跌幅度,可能抵上其他资产价格一年的波动幅度。2017年数字货币的疯狂,让不少人一夜暴富,然而到了2018年数字货币行情却急转直下,币圈人士体会到度日如年的另外一个含义。
以比特币为例。2017年比特币大涨1400%,最高曾涨到近2万美元。不过,涨得有多快,跌得就有多狠,在攀上高峰之后,比特币价格急速下滑,尤其是进入2018年市场更是一片哀嚎,一季度比特币跌幅超过50%,目前价格在7000美元左右。
比特币近一年价格走势
比特币最惨季度 跌去3个特斯拉、5.5个推特
虽然2018年第一季度还剩一天时间,但比特币的史上最差单季纪录已经铁板钉钉。按照彭博的数据,截至本周美股最后一个交易日,一季度比特币蒸发的市值几乎和Netflix的市值相当,几乎是特斯拉市值的三倍,约为Twitter市值的5.5倍。
CNBC追踪2011年以来历年一季度比特币的交易价发现,八年之中比特币有五年都在一季度累跌。而涨幅最大的则是2013年一季度,当季暴涨599%。
事实上,比特币只是数字货币整体表现的缩影,一季度整个数字货币市场都是一片惨淡。以太坊从1300多美元跌到目前的400美元出头,瑞波币从年初最高的3.41美元跌到目前0.5美元左右。
以太坊近一年价格走势
瑞波币价格近一年走势
数字货币的集体下挫与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的监管压力不无关系。今年以来,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采取系列措施来防范数字货币市场可能存在风险。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表示,2018年将从严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开展对各类数字货币的整顿清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3月初向多个有违规行为的ICO团队发出了传票。法国、日本、英国等国的监管机构也相继对数字货币监管采取系列整顿措施。
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的同时,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也开始拒绝比特币等数字货币。
推特(Twitter)于3月26日发布广告禁令,为避免潜在的欺诈行为使公众损失大量资金,平台将于3月27日起禁止出现数字货币ICO及销售广告。这被认为是本次数字货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此之前,Facebook和Google已经做出了类似的决定,开始禁止数字货币的广告投放。知名论坛和社交网站红迪网(Reddit)也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币支付。这让比特币面临抛售压力,数字货币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有专家认为,此前,数字货币市场繁荣,以及与区块链相关技术的公司股价被热炒,主要是缺乏全球范围的系统监管。但随着数字货币泡沫越炒越烈,并成为各种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灾区,接下来,各国针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监管变严是大势所趋。
成本高企,挖矿赚钱难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价格下跌不仅影响到了炒币的投机客,也让“挖矿”的“矿工”心伤。
有机构测算,目前比特币开采盈亏平衡的成本为8038美元,但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跌到7000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矿工创造比特币不再赚钱了。
众所周知,比特币是通过高能耗的“采矿”过程创建的。这个过程利用高计算能力来解决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以证明一个匿名的矿工利用网络达成的区块链交易记录创建过程。然后,矿工们在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方程式后就会得到比特币奖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设备成本,电力和包括维护冷却设施在内的其他花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懂懂笔记,个人矿主张涛表示,“如今挖矿真的不怎么赚钱。”
张涛称,一台成色很新的S7矿机价格在10000元上下,根据每台矿机每天有250-280元的收益,一个半月就能收回成本。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挖矿是一项非常损耗设备性能的工作,24小时连轴转高速运算,不出个把月,矿机里的矿卡等元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烧黄、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此时,矿卡虽还能使用,但运算能力却大打折扣,耗电量也有一定上升。
“一般来说,一台矿机两到三个月就要淘汰了,不然故障率高,耗电量也大,性能也拼不过人家”因此,当张涛所购入的第二批矿机“满月”时,第一批矿机就基本上面临淘汰了。“一台矿机收回成本之后,也就剩下一两个月生命周期了。”
有朋友问过他,矿机“回本”之后,剩下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收益,是否就是“矿工”赚的纯利了?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却是很可笑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张涛拿出了一叠收据,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个月厂房的租金支出为1万4元,电费为2万6元。而高强度的运行模式,让矿机的损坏率惊人,各种小维修、小维护费用就已经高达1万2元左右,还有轮班技术工人的薪资支出2万4元。全算下来总计7万6元。
“而这是理想化的最低值,通常每月的成本支都在9万元左右。”他还表示,挖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宕机、网络故障、电网故障、币价浮动等问题,这导致了“矿场”月收益很难达到20万元的理论值。甚至只有理论值的50-60%,“说白了,原先就只赚了个打工钱,但现在不亏我已经偷着笑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等华尔街见闻、懂懂笔记(微信号: dongdong_note)、中国经济网等
每经编辑:何小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